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所有者权益规模达到69万亿元;2017年我国金融企业形成国有资产16.2万亿元。这些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大部分资产属于大中型国企,按10%的比例划转,总体划转规模肯定会达到数万亿元。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那些金融产权不明晰,存在资产冻结、互相担保、资产抵押给银行,或者经营状况不佳、持续亏损的国企,资产划转存在一定难度。部分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国企,将包袱转给承接机构,这不大现实。经营稳定、股权清晰的企业,划转入账工作相对容易。但国企类别较多,状况也比较复杂,有些上市了,有些还在重组、改制的过程中;加上前期试点企业数量有限,现在全面推开,操作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从地方办法来看,国资划转社保需跟国企改革衔接好,涉及到混改、重组改制的国企,可能要等改制后再划转。像云南省2018年10月出台划转方案,“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步推进,划转范围内企业实施重大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制上市以及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涉及国有股权变动的改革事项,企业改革方案应与国有资本划转方案统筹考虑”。
划转试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同时,由于划转涉及面广,企业情况复杂,实施中遇到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的事项,包括明确了相关企业的界定标准,多元持股企业划转方式、划转工作办理、划转国资管理、税费处理、与原国有股转(减)持政策衔接等。像划转国企涉及到多个国有股东的,政策明确,多个国有股东分别划转各自所持国有股权的10%,并由第一大股东牵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