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中央金融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那么,在实现了“八连降”后,2019年以及未来“三公”经费支出将呈现什么趋势?
2018年“三公”经费支出与预算数相比降幅较大,不过未来“三公”经费还有压缩空间。8月要生效的新规定也会对“三公”经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7月初,财政部办公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出差期间按规定领取伙食补助费。除确因工作需要由接待单位按规定安排的一次工作餐外,用餐费用自行解决。出差人员需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应当提前告知控制标准,并向伙食提供方交纳伙食费。
在强调出差人员自行解决相关费用、主动交纳的同时,要求接待单位按规定收取费用,不得拒收,解决了此前接待单位不愿收、不敢收的问题。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已经连续多年只减不增,各地压支的力度也很大,有些超过了5%。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节支能达到这样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落实。这几年,开会去旅游景点、公务活动超标准接待、出差住豪华酒店、建楼堂馆所等都成了“高危行为”,政府部门花钱也更为谨慎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