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带来的辨识度,将是破解困扰商业“同质化”的有效手段,同时,“让人耳目一新”也将为既有项目注入新的活力,为“存量市场”找到突破口。进入消费金融经济时代,掘金“首店经济”既是城市培育新动能的共同选择,但各自的内涵和标签却不相同。比如上海强调首进、首开、旗舰店,北京强调引领消费趋势,成都的重点则在于“外引”加“内培”。成都的标签就是多元、包容和休闲。
如果从“新品牌新店”和“老品牌新店(升级店)”两个层面理解,“首店”便可以摆脱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而导致的数量差异,同时,由于首店的区域分布特点,成都也可以借此孵化出走向全国的本地品牌,“发展总部经济”。成都本土商业发展的历史悠远、根基坚实,熊猫、火锅、安逸、盖碗茶等诸多成都元素已享誉世界,但另一方面,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很多本土优质品牌由于金融运营理念与国内一线、国际市场的契合度错位,导致未能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一线城市中只有成都和杭州跻身中国商业地产成熟市场。但成熟不代表止步于此,而是意味着市场主体应以更为理性的运营思路来巩固和提高成都商业市场的全球影响力。尽管成都的商业影响力已不容小觑,但从国际品牌数量的绝对值来看,与香港、上海等国际一线城市还存在差距。从商业运营理念到城市营商环境,成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眼下,一个好的变化在于,成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优质载体资源日渐丰富。据成都市零售商协会统计,成都目前拥有优质购物中心55座、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2019年拟开业购物中心项目26个,新增商业体量240.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