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金融经济区的提法由来已久。1986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区位中心,融合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20个城市,成为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由徐州领衔的淮海经济区首次召开协调发展座谈会,徐州、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枣庄等10个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主要领导齐聚徐州,共商淮海经济区新一轮战略合作与协同发展。
经过十多年艰难而持续的转型,徐州为跻身“中心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淮海金融经济区的核心区八市中,徐州的经济总量最大,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大幅领先区域内其他城市。同时,徐州还以地级城市的容量,拥有排名全国第四位的高铁线路,拥有超过10所高校、20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规模,拥有位居江苏省前列的医疗资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
201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这对正在全力以赴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来说,是一个重磅的利好消息。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10个城市。
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这是继徐州获批“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后,整个淮海经济区发展大计,首次在国家战略规划中得以体现。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以及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都做了一个明确。
10个淮海经济区城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加快区域内交通同城化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加快推进区域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