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人均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金融经济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的支撑,需要不断增长的财政支撑,因此协调发展和增长效率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皆不可欠缺。
在此过程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重点抓城市群发展,抓住人口空间分布的经济地理格局优势。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小城镇,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梯度性空间格局,为当前区域间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大空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也为中国金融经济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梯度性,为其储备后力。
其次,要因势利导,推进国际大都市群的发展。紧凑型的人口地理分布空间,也有利于当前我国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大都市群和超级产业集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集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集聚空间和人口集聚空间,为紧凑型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提供了基础,这是构成大都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最后,要做好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群的中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体化发展。当前阶段,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也正在于此,首先在几大城市群内部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再带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抓住中心大城市就抓住了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以中心大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层层递进,层层深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但要补充的是,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点轴相关,点面结合的关系,在实行这一路径的过程中既要强调顶层设计的指导性,也要遵重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性,重视地方和城市领导者的创新性。要抓中心大城市的发展,也要重视完善城市和城市间有序竞争上合作体制机制的完善,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