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监管简政放权,金融并购交易市场爆发式增长,2015年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宣布交易项目达6606笔,宣布交易规模达31149亿元,交易规模较2014年同比增长了19%。由于境内资本市场再融资及资金出境均趋严,2016年并购市场出现回落,但总体还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从交易地区和行业来看,并购显示出了很强的倾向性。并购活跃集中于东部沿海,京沪穗地区。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大,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购市场则较为平淡。地区分布其实也显示出了如今行业的分布状况以及并购的行业选择。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类并购一骑绝尘。而其他名列前茅的也是类似工业、金融、医药等规模需求型、资本需求型以及高新技术行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升级。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行业和地区的差异不仅仅代表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与产业发展方向,也显示出来了并购的动因。就动因来讲,在发展了上百年的西方资本市场上,并购的原因往往更加符合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即出于股东权益或者代理问题导致的过度扩张;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追求上市与技术寻求的倾向更为明显。
由于中国申请上市的公司首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约定的准入条件,严格的行政审批使得上市公司身份成为一种珍贵资源,那些自身条件不能满足上市准入条件或者认为直接上市成本太高的公司,纷纷选择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壳资源,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公司非常特别的并购重组动因。与之相联系的便是避免退市,特别是企业出现连续亏损时,艰难上市的企业当然不愿轻易失去上市身份,他们会积极寻求投资人对公司并购重组。
而这些为上市而并购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对行业和市场发展提供帮助,更多只是开拓了本公司的融资途径,方便了投资人的资本退出。此种并购大行其道有损并购市场未来的发展,往往还会引发炒壳现象,造成资本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