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M1增速下滑至1.5%的低位。自1986年有数据以来,2014年春节在1月,但2013年春节在2月,这意味着2014年1月的M1增速偏低是春节错位造成的。若除去受春节错位干扰的时点外,2018年11月的M1增速已然是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多重金融因素导致了这一格局,其中经济增速趋缓导致企业谨慎观望态度加强、表外融资收缩则是主因。从经济角度来看,企业对未来增长前景乐观,准备补库存或者扩大资本开支,企业会选择将存款活期化,以随时应对补库存和扩大资本开支所需要的现金,这时企业账户上活期存款的部分占比会相对较高,M1上升。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其发现金融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意愿与名义GDP增速密切相关,这说明了在经济热度较高时,企业更倾向于持有活期存款以方便满足交易结算等需求。2018年以来,随着名义GDP增速回落,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例从2017年12月的59.6%下降到2018年10月的58.0%。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表外融资收缩,这一趋势与近年来社融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相同。
M2中包括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等,而这些存款的来源则包含外汇占款(属基础货币投放)、银行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放贷、银行购买非金融企业债券、其他(银行自营非标、银行向金融企业贷款等)。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其他融资渠道被压降,使M2增速持续下降。银行表内投放的非标、非银、委外等,一大部分最终是投到企业的,分别存在定期、活期账户中。此前,不少贷款投向了平台公司。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被严格管控,不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或城投公司开始少借钱或偿还一些非标、银行贷款,从而拉低了M1增速。
其实,10月的M1增速就仅为2.7%,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相比9月的1.4万亿元“腰斩”,而11月M1增速则进一步降至1.5%。11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分别负增长1310亿元、467亿元、127亿元。这表明,表外融资收缩持续压缩企业部门的融资空间和资金可得性,这也是M1增速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