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生产成本高居不下,这个时候“稳预期”显然更重要。宏观调控不能仅仅盯住控制债务水平,保持某个指标的合理,而是要有全局性的考虑。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之一就是大规模减税,由此带来的减税效应也很明显。10月份我国财政收入增速首次出现下降,国内增值税更是连续两月维持负增长。
要平衡万亿级别的增值税减税带来的收支缺口,直接将2019年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2.6%提升至3.6%)难度较大,因此2019年赤字率提至3%的可能性较大,还需要将扩大赤字率、盘活存量资金和结构性税收调整适当结合起来。
在高速度增长阶段,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为了金融经济能够稳定,可以不计赤字的成本。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提高对赤字水平的警惕。在2016年之前,我国的名义财政赤字往往大于实际财政赤字。但这一状况从2016年起发生了转变――实际财政赤字远大于名义财政赤字。虽然名义财政赤字规模被控制在3%的水平,但若以实际财政赤字规模论,则远超出3%。这意味着,在当前的中国,即便名义财政赤字率被控制在3%的水平,实际财政赤字也有滑出3%的可能;倘若名义财政赤字突破了3%的防线,实际财政赤字可能会走得更远。
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入缺口不能简单通过增发国债和财政赤字来实现,要用新的思路作为减税降费的重要支撑。支出结构和总量都得优化。税制改革短期内收入会受影响,但是减税激发市场活力,一定程度上扩大税基,最终带来新的税收增长。在此前提下,赤字率不会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