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作为滨海新区的前身,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先后引进了摩托罗拉、康师傅等企业,形成了“一支机”、“一碗面”的产业基础。发展到今天,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与装备制造等千亿级龙头产业。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传统的重化工业开始进入“瓶颈期”。根据天津统计局数据,1-8月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3.2%,作为天津重要的工业区,滨海新区的相关数据也不“亮眼”,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将“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较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够高,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待增强”列为了滨海新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发展形势的倒逼下,滨海新区逐渐从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外企、国企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模式,向注重平台建设、注重培育和孵化创新企业、注重民营经济的新型产业模式转变。
近年来,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多个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落户滨海新区。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如何搭建工业产业支撑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滨海新区各个园区的工作重点。
截至目前,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企业总数超11万家,总收入超万亿元。其中,科技企业达到30096家、小巨人企业1527家、高新技术企业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新型研发机构也有近30家。到2020年,滨海新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