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尽管这一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低,但较8月末的10.1%,仍有所回升。9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最近3个月以来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改善是杠杆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有针对性推动和呵护的结果。
自国内开始去杠杆以来,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增速的下滑。今年6月末,社融存量增速一度达到9.8%的历史低点。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杠杆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而随着宏观杠杆率的企稳,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强调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监管部门也通过多种渠道鼓励货币向信贷的传导,7月、8月、9月连续3个月社会融资规模逐渐回升,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0.1%和10.6%。
从结构上来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主要呈现出“两多一少”的特点:“两多”主要是贷款同比多增较多,债券融资明显增多;“一少”主要是表外融资有所减少。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4万亿元,贷款对实体经济持续加强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融资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资产支持证券明显增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增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今年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为真实反映这种接替效应,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有利于完善社融统计口径,更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整个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