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因此,讨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当质疑人民币升值过快的批评言犹在耳,4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走势陡然反转。尤其是6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八连跌,再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场对政策有诸多猜测,恐慌情绪也在逐渐滋生。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民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正如3月至4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破6.30一样,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也是市场力量使然,并不代表官方对汇率水平的政策取向。6月20至2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跌1角9分,其中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偏弱累计贡献了2角4分。可见,人民币汇率下跌主要是贬值情形下的市场顺周期行为所致。这最多只能说明央行没有调控这波汇率下跌走势,但前期人民币升值时央行也没有干预,才导致收盘价相对当日中间价总体偏强。
人民币不仅双边汇率升值1.6%,多边汇率也升值了3.2%。这种对称性,正是汇率市场化的应有之义。市场妄自揣测,甚至把本轮调整视为应对贸易摩擦的中方武器,是在自己吓自己。有管理浮动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很正常,不会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就在2018年1月,因美元指数下跌3.4%,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单月就升值了3.1%,当时市场质疑这会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国际竞争力。然而,参考篮子货币调节,其实形成了美元强人民币弱、美元弱人民币强的跷跷板效应,在境内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被动引入了国际市场美元指数走势的波动性。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先涨后跌、跌宕起伏的剧烈变化,再次证明短期汇率走势是非线性变化、难以预测的。
汇率水平变化的经济影响本是“双刃剑”,无论涨还是跌都有利有弊。人民币汇率一跌,市场就过于看空中国经济、看空人民币,难言完全理性。这种对人民币汇率喜涨不喜跌的市场心魔,加之各种媒介的过分渲染和炒作,煽动、制造市场恐慌情绪,正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