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取决于哪个地区经济有活力,可以寻求就业和个人收入增长机会。例如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等地人口流出地区,这里有大量农民工流入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打工,这是中西部一部分地区的普遍现象,也是全世界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流动性就业的普遍规律。
应该注意的是城市超前发展,追求所谓的高端化。地级市吸纳外来人口的活力是最低的,因为这些城市普遍追求视觉效应,过多地追求城市的形象和视觉的美观,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包容性。相当一部分的地级市,因为推进房地产建设,导致基础设施成本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来人口产生了排斥。
问题核心在于对城市的理解,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房地产政策应该具有包容性。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对于人才的认定还比较传统,即有学历或者高级职称才被认定为所谓的人才。其实从世界范围讨论,人才的标准并没有这么苛刻。在香港,按照就业需求确定人才标准,比如在香港稳定工作了七年,就可以办理长期居住,这至少说明工作表现和服务能力会得到认可,这是完全市场化的。
现在对人才的盲目追求,和过去“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有非常大的关系。一种是过多地重视学历,一种是在岗位需求中,强调对岗位的熟练程度、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这其实是非常大的标准差异。目前,特大城市对一般性产业人口的控制造成了城市服务质量下降,主要是两类群体的变化引起的:第一是饭店、宾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的素质下降,甚至还有幼儿教师的短缺。
因为在这些城市,年轻人无法落户,家庭和就业是分离的,因此他们没有长期就业打算;第二类是外来的个体工商户,因为无法落户,也影响到他们长期稳定就业的心理,不会形成大量品牌性、优质性的服务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人民生活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