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市场上也有不少忧虑,如担心开放是否会引发较为极端的跨境资本快速流动或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稳定造成冲击等。但实际上,从改革历程来看,对外开放其实是推动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封闭的金融体系并非就是安全稳定。
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对外开放过度,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而是对外开放不足、金融业竞争力不足、金融抑制过多,而这恰恰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如何在当前国内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环境下,做好金融对外开放,成为摆在中国监管部门面前的挑战。
金融开放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二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我们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的能力要与开放的程度相匹配。
这也就是说,金融开放不是一放了之,也不是大爆炸式的改革,而是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等各项条件到位下的稳步有序开放。必须在“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节奏下,确保金融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此外,在金融开放以后,监管部门仍会在分业监管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监管,让各监管机构职责清晰。从过去这些年的经验来看,我们要特别关注跨市场、跨产品、跨机构的风险传染。比如我们的大资管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要让银行、证券及保险的资产管理业务都要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尽量减少监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