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广州、武汉、郑州、济南、珠海、青岛等多地房贷利率上调,频频刺激购房人神经。更有报道指出,中信银行在北京地区大幅上调按揭利率,并暂停了200万元以上按揭贷款业务。按理说,房贷业务一向是银行喜欢的“香饽饽”,且年初并没有贷款额度的限制,银行为什么要抬高房贷门槛,将按揭贷款的购房人拒之门外呢?更让人关心的问题是,这房贷利率还会涨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出银行对房贷业务作出调整的根本原因。
一般而言,我国居民债务的主体部分是按揭贷款。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高达21.9万亿元,占整个居民部门贷款余额比重70.2%。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杠杆率)也从2015年的36.4%大幅上升到48.3%。居民杠杆率急剧上升,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首先看央行的态度。2016年2月的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的阶段,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还是偏低的,有的国家占到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银行觉得还是比较安全的产品,所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但在2017年10月的十九大期间,周小川的话锋已有所转变,他说:“关于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从全球比较来讲,中国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提请大家注意,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
到了2018年1月,在银监会召开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今年银监会的第二项重点工作是“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监管部门对于居民加杠杆行为从“鼓励”转变为“抑制”,是银行对房贷业务渐趋“敬而远之”的政策原因。
相关研究报告:
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