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海到阳江,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产业的空间扩散转移是珠三角的工业化进入成熟期之后必然发生的客观趋势。2008年广东省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实际执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时转移到粤东西北的企业并不很多,他认为,产业转移能否成功,需要把握好转移时机和相应的基础设施等条件,除了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粤东西北地区的交通和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低,也是导致产业转移成本高企的主要因素。
2013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广东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出台,在全省战略层面,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陈鸿宇说:“当时‘三大抓手’的重要举措,就是总结了我省产业转移的前一阶段经验,瞄准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做出的部署。”也是这一年,珠海从广州手里接过了帮扶阳江的接力棒。珠海与阳江的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让两市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有利于两地产业的优化布局和更好地吸引各类外来投资。两地间的协同,完全可以发挥“1+1>2”的效应,这是一种共赢。
而产业共建是广东省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其提法首次出现在2016年7月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广东提出产业共建,推动同一产业、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形成同一水平、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格局。这是一种良性互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来缩小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要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再是传统的落后产业的转移,而是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的分工协作。
阳江为珠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有利于珠海优势产业的对外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珠海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阳江充分利用珠海紧邻港澳、外向性程度高、服务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吸引各类优质发展要素,进一步加速阳江优势产业的提升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