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年初,受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逆转、中国央行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出的管制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陷入停滞,很多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然而,从2017年后半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回暖。
众所周知,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一直在从两个层面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二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观察人民币国际化的停滞与回暖。
首先,从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来看,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在2015年第3季度达到20900亿元的历史性峰值,之后显著下行,在2017年第1季度降至9942亿元,降幅约为52%。然而,该规模在2017年第4季度重新上升至11300亿元。对外直接投资(ODI)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在2015年第3季度分别达到3323与5734亿元的历史性峰值,在2017年第1季度分别下降至641与1776亿元,降幅分别为81%与69%。然而,上述规模在2017年第4季度分别上升至2100与4646亿元。
作为上述变动的结果,人民币国际支付占全球国际支付的份额由2015年8月2.79%的历史性峰值下降至2017年10月的1.46%(这是自2014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但在2017年11月重新上升至1.75%。人民币在全球国际支付货币中的排名曾经在2015年8月短暂爬升至第4位,在2017年10月跌至第7位,但在2017年11月重新上升至第6位。
其次,从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规模在2014年12月一度达到10036亿元的历史性高位,到2017年3月下降至5073亿元,降幅达到49%。然而,该数据在2017年11月重新上升至5592亿元。台湾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变动幅度不大,先是由2015年6月的3382亿元下降至2016年7月的3054亿元,之后又回升至2017年11月的3174亿元。新加坡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规模先是由2015年6月的2340亿元下降至2016年9月的1200亿元,之后又回升至2017年9月的1390亿元。
渣打银行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在2015年9月底一度达到2407点的历史性高位,到2017年6月底下跌至1622点(遗憾的是,我们从Wind上没有找到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该指数)。中国银行的人民币跨境指数(CRI)由2015年8月321点的历史性高位下跌至2016年12月底的229点,之后又回升至2017年9月底的257点。中国银行的人民币离岸指数(ORI)由2015年9月底1.40的历史性高位下降至2016年12月底的1.15,之后又回升至2017年9月底的1.22点。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见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民币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人民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