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关注一下新环境下中国电视作为媒体整体的发展创新空间。之所以探讨这个命题,是因为从2016年到2017年,整个中国传媒学界和业界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势的声音就是‘电视将死’,这个声音呼声非常高,以至于有很多论者对中国电视的路线图和生存的最后时间都画了时间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表示,无论是从历史的逻辑,还是从现实的逻辑,做出中国电视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或死亡这样的判断都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判断。
事实上,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近几年,电视的关注度严重下降,一些高端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的确需要重新规划调整。“如果不会死,那它将来会怎么样生?那我们需要了解和判断中国电视现存的和未来他它处的环境。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对中国电视新环境的理解,就是全球化、媒介融合和国家需求”。所谓的全球化即无论是资本、内容、人才,还是资源,渠道,都已经开始了全球化重新配置的进程;所谓的媒介融合即当前已经从传统主流媒体大踏步向互联网化方向迈进;所谓的国家需求就是在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后,更多来自世界的目光开始关注中国。
胡智锋认为,当前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首先作为一个权威媒体,电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还依然在;第二,直播的日常化依然是杀手锏;第三,高端大制作,无论是新闻电视剧还是纪录片还是综艺,最优质的内容依然来自于电视。
如果电视如果不死,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它的未来又在哪里?“我想一个机会就是主体重构,包括了三个主体,首先是生产主体重构,第二是传播主体重构,第三是营销主体的重构。如果电视能够在生产主体、传播主体和营销主体上进行现代化的重构,我相信它依然会焕发全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这种新环境下,作为电视核心内容的电视节目会有怎么样的创新空间?胡智锋认为,在过去几年间中国电视在新闻领域出现了很多创新的景观,来自于地市级的电视媒体出现了官民互动电视问证节目,这个对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和政府行政问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电视主流媒体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大怎么接地气,这个跟它的成本有关,没有那么多的记者和编导投入那么多精力深入民间,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活跃发展,来自于民间丰富多样的影像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像资源,这个影像资源怎么进入主流媒体,怎么进入到电视当中,这个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理念内容”胡智锋现场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无论如何,即使“电视唱衰论”还一直在,但与此同时很多优秀的中国电视剧也在不断的输出国门,胡智锋表示,“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和预见,中国电视不仅在本国,而且在世界上会有大量的传播,这个对我们视频的提升和满足国家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电视节目的关键是讲好中国故事”。
那么,今后中国电视到底走什么路?“中国电视的关键在走新路,要面向未来;要培养自己人,有自己的核心队伍;打文化牌,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中国的电视需要植入更深入文化的支撑,这个也或许是它能够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能够完成更伟大的文化使命的所在”演讲的最后,胡智锋这样感慨到。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视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电视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