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金融租赁是一种能够实现多赢的模式,既可以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机会,又可以为中资银行带来业务,同时缓解了沿线国家引进中国设备的资金压力。“比如我们把海上钻井平台租赁给印尼,钻井平台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制造的,购买钻井的资金又来自于一家中国的银行。”不过,赵小川也指出了金融租赁业务在“一带一路”上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比如汇率风险,采购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然后出口到南非去,如果租金是以南非货币支付的,这当中就存在汇率风险,必须采取妥善方式予以规避。另外我们对于 “一带一路”的业务还是有选择性的,一般选择通用性强、便于退出的租赁物,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取回租赁物,弥补损失。
考虑到租赁期限一般较长,5-10年都有,一旦承租方出现违约,就会造成损失,不能让金融租赁公司一家承担,参与各方应该通力合作,解决问题。比如制造企业可以分担一部分损失,或者对取回的租赁进行翻新、维修以便租赁公司再次出租或者处置。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家应该在政策上对金融租赁公司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制造走出的租赁业务给予支持,建议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租金违约给予一定的保险补偿,通过政策性银行为租赁公司采购用于“一带一路”的国产设备提供低息、免息甚至贴息的中长期人民币贷款。
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还是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激励,“比如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投资,需要让国企带头,要有政策大力扶持,比如税收对他们优惠。这样会降低一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