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基础建设、城市化和工业化,“这恰恰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做过的,因此有很多成功经验,包括中国的很多装备和技术都特别适应于沿线国家的需求。”
这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以中国建材为例,中国建材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包括水泥厂、玻璃厂、新材料厂等在内的厂房,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从而在将满足沿线国家建设的同时,将富余的能力给到需要的地方。
钢铁行业也是如此,中国的钢铁行业既大且强,在国际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产能、产量、出口量都是全球最大,钢铁的质量、品种也最优、最全。从中钢本身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案例来看,宫敬升认为,中国在为当地提供原材料,将中国的铁路、港口装备带出去的同时,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还帮助当地工业企业建设钢厂,把中国大型冶炼设备、轧制设备、耐火材料带出去,并依托全球的营销网络对海外当地的钢厂包供包销。
但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不能是简单的竞争心态,宋志平强调,中国人走出去应抱着合作心态,为当地作贡献、和当地企业合作、为当地人民服务,才能在当地“走进去”后更好地“走出去”。在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的同时,也要体现中国新大国的风采,体现中国中央企业新的责任心、使命感。
中国电建在研究风险效益时,不仅考虑企业的风险效益,同时也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项目所在国建设这个项目可能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风险和效益,以促成企业和当地风险收益的有机结合,中国电建注重发挥理念和技术的优势,主动甚至免费为目的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为其研究编制国家或区域的行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