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费贷成了监管的重点,上周五,住建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日前联合部署规范购房融资行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额度和资金流向管理,严防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目前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对相关业务展开检查。
控制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监管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比如追踪资金流向、减少消费贷金额及时间,从而使得消费贷难以满足房贷的需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监管成本高等原因,恐怕还是难以根治消费贷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流向房地产市场。
笔者认为,从两个方面来控制消费贷流向房地产,或许效果更佳:
一是,提高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成本,尤其是提高弄虚作假的风险。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目前,银行要求在办理消费贷的时候提供消费凭证,如发票、合同等资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成本,但仍存在较大的作假空间。例如,媒体发现贷款融资公司能提供发票、合同等一条龙服务来规避监管。
实际上,为了避免发票作假等情况发生,大额消费贷不妨采取直接结算的方式,将贷款直接打入消费场所的账户上。直接结算不仅能避免对真实消费贷款需求的误伤,还能提高贷款者作假时可能面临资金安全等方面风险。相信,直接消费能够大幅度减少虚假消费贷的可能性。
二是,不能仅仅从中间环节入手,关键还在于终端管理即严格房贷资格的审核,不能仅仅看“钱”,要多个维度来审核房贷人的申请资格。消费贷进入房地产市场,不管怎么的七十二般变化,但最终是要申请房贷的。事实上,我国房贷审核对借贷人的偿还能力和意愿过于宽松,例如仅仅依靠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这些都是很粗的审核标准,并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借贷人的偿还能力和意愿,况且,当前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的造假空间太大、合法化成本太低。例如,通过消费贷的钱,分成银行要求的月份做流水就能轻松蒙混过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审核申请房贷的标准需要强约束,例如工资收入等纳税证明,银行发工资的流水等,这样能够真实反映出贷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及信用条件。因此,提高房贷审核标准有利于降低房贷风险,并能从源头上遏制消费贷违规进入房地产的现象。
相关研究报告:
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