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俞学明认为, 互联网公司对哲学、历史学等的人才需求增加,首先是各网站频道需要内容编辑,自媒体给了每个人发展的空间,哲学学生可调用的智力资源是丰富的。
其次,大数据时代强调结合人的心理需求进行精准服务,哲学专业的学生有比较好的思维训练,分析能力强,知识面宽。最为重要的是,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很多问题已经涉及到对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生活方式、科技与人的关系乃至文明的边界等问题的思考,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无用”的哲学思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俞学明进一步认为,哲学专业对人的思维训练效果好,后劲足,发展潜力大。一旦学生突破了初次就业专业不对口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显示很好的实力。目前哲学、历史等冷门专业就业形势好,可能也与过去供给较少有关,而新兴产业发展对这类专业需求在增加。
比如201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地区高校哲学本科毕业生仅 204人,就业率是99.02%,历史学本科毕业生更少,只有199人,就业率为95.6%。
同期,北京地区经济学本科毕业生有4174人,法学专业有3064人,工学专业有15415人。但是工业专业本科就业率也不低,为97.52%。农学专业本科生有812人,就业率为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