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政府时隔十年再提“东北振兴”,且短时间内密集出台了多个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和项目,各有侧重,互相支撑,吹响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号角。日前,逆势复苏的吉林省晒出了2016年的经济答卷: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2%、6.7%、6.9%,全年预计增长6.9%,时隔两年再次回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来自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组数据则彰显了其经济结构之变,黑龙江全省能源工业2006年占GDP比重为30%,2012年占20.1%,2016年大致降到不足10%,能源工业(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变。2016年前三季度负增长的辽宁省近日表示,工业向好发展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积累,2016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货运量等具有先导意义的经济指标陆续开始由负转正,地方财政收入也实现正增长。但因确认经济数据造假,辽宁成了近日舆论的焦点,引发外界担忧,“东北的经济会不会比披露的数据更加惨淡?”
在惊喜于“亮点”闪烁时,转型的阵痛仍时时刺激着东北脆弱的神经,再加上时不时响起的“唱衰”之音,三地积极谋划“脱困”。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工作安排部分将“新一轮振兴”置于第一项,强调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放大工业支撑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振兴方向。2017年按照“五个要发展”和“五头五尾”的路径,从根本上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这也是黑龙江省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振兴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