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资金来源包括发达国家公共资金,即发达国家公共资金通过多边金融机构、双边金融(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机构以赠款或优惠贷款的形式流入中国。国内财政资金发挥着重要作用,如CDM基金、政策性银行、社会保障基金等,通过政策激励、股权类投资等方式投入到国内气候适应和减缓的运用当中。此外,传统金融市场、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国际和国内的碳市场、慈善事业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也是中国气候融资的供给来源。
据估算,在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较大推进,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领域。2015年底,中国银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已发行绿色债券约1400亿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40%以上。保险领域正推动完善环境污染责任险,并积极创新其他绿色相关险种。此外,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已建立约90多只与绿色相关的基金。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日益受到重视,碳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出现。气候变化为亚投行带来的投资机会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并与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的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理念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