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GDP不是不重要了,而是越来越重要了,调整GDP核算方法即反映了国家对GDP本身的重视。GDP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同时广受诟病,这种思维忽视了民生,忽视了贫富差距,忽视了环境污染的发展代价,因而有损社会公益,更违背了包括代际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然而,GDP绝非不重要,硬要打破GDP崇拜的惯性,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则可能会对相对稳定的社会面、经济面造成过大的冲击。尤其是考虑到当下金融(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疲软的现实,GDP关系到能否保证充分就业,能否平稳实现去杠杆、去产能。
核算方法的改变不仅会使“经济画像”更为细致全面,也会反作用于经济。改变核算方法后,科技投入将会受到重视,激发经济创新的活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DP导向的合理性。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主要靠一线城市带动。上海的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3.6%,深圳是4.04%,北京则至少超过6%,全国的平均水平在2.05%(2014年数据),因此,一线城市在GDP核算方法改变中的受益将最大,未来从中得到的发展动能也将最大,而创新基础薄弱的中小城市则在对比与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压力最大。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说GDP的核算方法改变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正向循环机制,那么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整体上将因此受益,而且,将时间尺度拉得越长,这种效果也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