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钢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的动向时刻在牵动着金融市场的神经。近期,东北特钢发生短期融资违约,渤海钢铁1920亿元债务重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出现了债务危机,暴露了钢铁企业高杠杆经营的危局,揭示了去产能背后的巨大金融风险。对于钢铁行业3万亿的负债来说,这些事件暴露的应该只是冰山一角。去产能的过程就是一个风险处置的过程,怎样防范钢铁产业衰退收缩带来的风险?有关各方如何分担风险?如何防范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是政府与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钢铁企业的风险处置过程中,企业是主体,银行是债权人,政府是所有者,责任主体非常明确,地方政府、银行、企业是直接涉及风险的三方,企业造成的亏损只能在这三方之间分担,这是一个风险分担的根本原则。至于最终如何分担,则是取决于三方博弈的结果,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风险处置的第一个问题是继续向企业“输血”,还是“清算”破产。理性告诉我们,这要取决于企业面临的是清偿问题还是流动性问题。如果是流动性的问题,企业只是资金周转不足,出现短期的债务违约风险,但长期发展稳健,资产价值良好,那么通过续贷,通过展期,是能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反之,如果企业是清偿问题,那么,企业的价值实际上已经丧失,那么通过“清算”的方式更加符合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