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深圳的高新技术、金融、物流(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11137.9亿元、占GDP比重达63.6%。其中,金融和高新技术更像深圳的两张名片。首次跻身世界前20;2015年,深圳创新发展亦成效突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三次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榜首。但在土地价格、房价带来的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多位专家、观察人士指出,深圳的产业结构正在进入调整通道,其中尤其应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二者或将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
随着各项要素成本的提高,深圳正日益呈现高服务、高发展的特征,而引以为傲的高新技术产业会因此受到挤压,长此以往已经形成的优势也或许将被削弱,这一问题应该上升到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予以关注和解决。198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高服务、高发展适合于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要素成本以及生活成本都很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往往始自于“车库企业”,需要高素质、低成本的要素市场相配合,创业门槛一定要很低,硅谷的很多科技巨头正是这样诞生的。
另外从人才的角度来看,高成本的金融业发展地区,人才像资本一样保持比较快速的流动,属于外向型的置换型发展;但科技人才则需要沉淀,内生的循环流动性强。目前,深圳在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要建金融中心和科技产业中心,还要都作为支柱产业,未来就很难绕开二者在要素供给和发展模式上的明显冲突,因为两者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随着房价的上涨和其他要素成本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会受到挤压,目前业已形成的科技产业化优势很可能会被削弱。这也是深圳经济发展中目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