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科学探索不再成为青年人理想追求

2016-04-15 12:41阅读:6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较早地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启蒙,探寻“赛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的救亡图存之道。今日之中国仍有必要重启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之路。原因在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那么究竟怎么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怎样让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个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为此,要弄明白创新的动力、载体和根源。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探索,而科学探索需要具有科学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梯队,而塑造人才潜质的根源在于科学教育(教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培养科学精神和传授科技知识的教育。在现代世界里,良好的科学教育将是全民创新的根基,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科学教育。过去中国经济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经济潜在增长率呈现趋势性下降,而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依赖于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必须要加大科学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培养更多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素质技工。英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英国首相卡梅伦2014年表示,学校应把数学和科学作为教学重点,因为提高数学和科学技能将会为英国经济带来竞争力。

美国早在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案》就强调要实施教育改革,重点加大科学教育,这极大地推进了美国的基础、高等教育和科研发展,充分发挥了教育为政治、经济、国防服务的功能;在2015年版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美国重申计划加大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的投入力度。相比而言,当下中国的教育存在基础教育两极化、高等教育行政化、职业教育边缘化的迹象,教育产业化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学习的功利色彩愈发浓重,相比经济金融的光鲜体面,在学生眼中,学习科学意味着繁琐枯燥的实验室生活;而在现实社会里,依靠“继承财富”比依靠技能本领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在这种氛围之下,科学教育逐渐变成了“鸡肋”,科学探索不再成为青年人的理想追求。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