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植:中国文化铸就中国气派

2016-03-28 02:09阅读:82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如今是多元世界,外部情况十分复杂,走出去应该首先谋划布局,要有区域、国别、宗教、语言的具体观念,仔细研究对象国家和区域的政体、经济、宗教、文化、语言等情况,不单是深入当地去研究,而且还可以利用当地人来研究,比如像学校(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0多个“一带一路”区域国家来华留学生一应俱全,准备尝试引导他们对所在母国及其区域的某个方面,还有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有实际意义的。由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的不同模式,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建设和成效评估,“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具体针对性,不能“一锅烩”。

近代以来,西方提出了一些所谓的“全球价值”理论,比如“人权”、“民主”、“自由”等,这些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而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目前处于“价值缺位”的状态。中国功夫、中国菜、中国熊猫这些中国元素“走出去”了,但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没有提出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的 “可分享价值”,为世界提出新的全球治理框架。

那么,可以提出哪些有别于西方所谓“全球价值”或者说“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呢?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和为贵”理念,由“和谐中国”延伸到“和谐世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同时也是全世界解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的重要法宝。将中国的价值理念推广为 “全球价值”是使中国成为新一轮全球化主导国家的关键性举措。中国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国,就要使“中国的价值”成为“全球的价值”,使“中国的理想”成为“全球的理想”,使“中国的文化诉求”成为“全球的文化诉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出最高决策层对于中国进入世界并重塑世界格局的考量,是有具体路径和方式的。这也提醒在思考文化“走出去”的时候,必须要有区域国别的概念,必须要了解具体的民族、族群以及宗教的情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外部世界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的。

目前,强调比较多的是“走出去”,其实并不是所有中国文化都值得走出去,只有中国文化经典、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优秀文化产品才值得和应该走出去,要先练好内功,做好本体,做出具有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商业属性是普遍的,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的,因此要将文化管理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去,在坚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更突出文化属性。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