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
农业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称“从企业角度来看,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必然要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量体裁衣”好发展
“现在中国企业的投资能力比较强,企业家一旦发现投资机会,往往大家一块去投,产品过剩问题突出。拿我们饲料产业(饲料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来讲,今年中国的饲料生产能力和实际需求是六比四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有较大的产能过剩。”刘永好代表说。
解决产能过剩要靠政府的支持,更要靠企业自身通过变革创新转型来实现。作为全国第一大饲料企业,新希望集团转向了饲料之外的领域,不再搞扩大规模战略,而是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上游,我们提出要拿88亿元养猪,通过3到5年时间,自养1000万头猪,带动农民和家庭农场再养2000万头猪,形成3000万头的规模。同时拉长终端,把肉品变成供应餐桌的熟食品,通过中央大厨房配送到餐馆、机关、学校、超市和老百姓的饭桌上。通过强化两端,推动转型。”刘永好代表说。
在积极转型的过程中,刘永好还发现,随着进口农产品的增多,国人对进口农产品的信任度提高,许多人出国旅游回来会带农产品和各种特色食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海外代购也广受欢迎。“为什么要买外国的,说明我们的质量不如人家,我们的性价比或者差异化做得不够,这给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刘永好代表说。
“重质量、重技术,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消费品,大消费时代的来临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刘永好代表说,“人口众多、市场大是我们的优势,人均土地水资源占有少是我们的劣势。把握机会,劣势有可能逐步变成优势。今后,就算进口的也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或者中国企业参与的品牌,到那个时候中国参与国际农产品和国际食品市场竞争,就有了主动权”。
尽管新希望集团已经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但是刘永好代表认为,改革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言,每个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转型升级。转型发展,更多还是在于企业自身。企业必须深度研究了解自身,结合全国行情,找到优势和不足加以调整。“企业一定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总是对的。”刘永好代表说。
“走出去”提高市场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刘永好代表为此点赞。刘永好代表认为,把国家的补贴和玉米的价格分离开来,适度通过国际采购来调节供求关系,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国家财政补贴开支,又可以使农民收入不至于有太大影响,同时又使得饲料用粮的成本降低,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除了在国内创新变革,面对海外投资的窗口期,刘永好代表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谋求供给侧改革。“因为国内的制造过剩,竞争激烈,尤其传统制造业赚钱很少,有的还亏损,这个时候不如大踏步‘走出去’。”刘永好代表说。在他看来,现在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低,国际经济也不是特别景气,这个时候恰好是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传统产业走出去既是窗口期,也是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