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产出决定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率,而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三大类,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又分为经济结构因素、制度因素和科技因素三大类。因此,要延缓潜在增长率的下滑,就得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劳动力:缓和劳动力减少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的劳动力每年减少好几百万,2022年后每年将减少1000万左右。这将导致潜在增长率的下滑。应对措施有:
1.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这是以后不可避免的事情,随着劳动力短缺和预期寿命的提高,不提高退休年龄最终社保体系会崩溃。提高退休年龄也有助于延缓潜在增长率下滑的问题。
2.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具体政策包括:(1)优化社会保障,避免过度社会保障。过好的社会福利会导致人们更愿意依赖社会福利而不愿意劳动,所以,社会保障不能没有,但也不能过度,所以需要优化。同时,可以把福利与就业挂钩,就业时间越长福利越高。(2)发展托幼产业,把妇女从育儿中解放出来。
3.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从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的转移。
4.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主要突破口在于改革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是教育行业的风向标,对教育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重点在于放松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制,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同时,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引入和强化竞争机制,鼓励民办大学的发展。以高等教育招生为例,应该放弃政府人为规定的所谓一本、二本、三本的做法,所有高校公平竞争,同时同批次招生,否则就会导致高校排名的人为固化,一些排名靠后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吸引到优秀生源,而一些排名靠前的高校在政府的保护下无需努力却能够得到优秀生源,因而维持高排名。
5.彻底调整人口政策,大力鼓励生育。劳动力下降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即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负面影响很大。首先,劳动力减少直接导致潜在增长率下滑。其次,老龄化导致整个国家的储蓄率下降,不利于资本积累。第三,老龄化导致创新乏力,生产率的增长率下滑,因为年轻人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
现在出生的人口20年后才成为劳动力,所以现在的人口政策应该针对20年后的劳动力市场。20年后,我国劳动力短缺将成为严重问题,所以应该尽快放开人口政策,为20年后的经济发展争取空间。
二、资本:把投资引向实体经济
我国目前的储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将维持高位。但我国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越来越低,虚拟经济的收益率相对越来越高,其结果,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资金不足。
资金之所以流向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原因之一就在于实体经济中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原因之二是金融体系改革不到位,资金无法流到真正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部门。所以政府就要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三、自然资源:通过生态开发增加可用土地面积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量一般而言被认为是固定的,所以在讨论潜在增长率问题时,人们往往不提及自然资源。但可用土地资源却不一样。我国拥有26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这些都是不可用资源,如果通过治理沙漠增加我国的可用土地面积,也可提高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问题是,如何治理沙漠?资金来源在哪里?谁来治理?治理好的沙漠归谁?这就要精心设计。原则是,吸引民间资金治理沙漠,由民间治理而不是由政府主导治理。而要吸引民间资本治理沙漠,就得给其足够的激励,可以考虑用治理好的原沙漠土地的所有权来吸引民间投资,也就是说,哪一片沙漠谁治理好所有权就归谁,如果这种刺激措施还不够,可以再增加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随着沙漠的治理,我国的可用土地面积就不断增加,潜在增长率就能提高。
四、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
跟以前的改革相比,我国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进展对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逐步下滑。因此,就应该加大改革力度。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急剧缩小,“后发优势”逐步减弱,因此技术进步应该由主要靠技术引进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化。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该加快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效率,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速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提高我国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潜在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