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全球经济可以用“新病态”来定义。也就是说,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政策,但是越是拯救,经济越是衰退,已经进入严重病态。
可以说,目前全球股市的下跌与经济的病态密切相关。市场分析人士亦认为,这与各国经济的基本面有关。上周发布的主要经济体数据普遍低于预期,显示全球经济依旧疲软。
比如,2015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2,连续10个月处于经济萎缩区间;印度12月制造业指数PMI下滑至49.1,为两年来首次跌到收缩区间;美国12月制造业PMI下滑到了48.2,也是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由于经济前景比预期差,任何市场诱因都可能引发股市下跌,再加上中东地缘政治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美元加息等,这些因素更容易引发股市大跌。
2008年以前,除了日本经济之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全球各国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与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主要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冷战的结束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有近30亿劳动力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这不仅推动不少新兴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也让资源型国家及发达国家在这种过程中大受其益。
但是,这种经济繁荣也带动了不少国家货币(货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快速升值和企业及家庭的债务杠杆率快速上升,尤其是美国,从而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埋下巨大隐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开始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企业及家庭的债务全面减轻,但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家庭的去杠杆化,却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式转化为国家的债务杠杆化。这不仅使发达国家的债务负担全面上升,也导致其股市出现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资产价格泡沫全面上升。
对新兴市场来说,比如中国,也借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了企业及家庭加杠杆的过程,造成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全面飙升;俄罗斯、巴西及南非等资源国家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借助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让本币快速升值、资产价格上涨等让国家经济快速成长。
但是一旦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务高杠杆化到达临界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债务高杠杆化可能走到尽头,相应的经济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种严重过度信用扩张的结果,就是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四起,使得全球经济不仅处于严重的病态之中,也处于泡沫破灭风险之中。
面对这些风险,精明的投资者早就心知肚明,都知道过度信用扩张的泡沫最后会破灭,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些泡沫破灭并非同时发生。他们所要做的是,既想在泡沫破灭之前获得大利,又想在泡沫破灭之前能够逃之夭夭。
千讯咨询的小编认为,在欧美发达金融市场程式化交易十分盛行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股市大幅震荡。基于此,在当前全球经济所处的“新病态”下,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各种“黑天鹅”事件,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设下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