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年前相比,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如今出现在公众场合时,除了一身笔挺的西服,还戴上了一副老花眼镜。自1985年起参加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后,他已经出版各类国情研究系列著作47余部,被普遍认为是对中国决策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
11月底,胡鞍钢称,截至去年,中国接受了高等教育(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人数已经突破1.6亿,标志着中国进入“教育红利时代”。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关于中国社会老龄化、少子化倾向等的讨论依然在持续。“生育率要想重新回到2或是2.1(也就是每个妇女至少生2.1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增长),还要长期的时间。”胡鞍钢说。
胡鞍钢说,中国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女性就业参与率也非常高。不同年龄段女性就业率在劳动力队伍中已经达到了46%。这个数据在国际上的情况是:美国是47%,东亚一些国家不到40%。
另外,从大学生角度看,大专、大本女性的比例已经超过男性,所以女性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即便开放生育政策,这对很多女性来说吸引力都有限,因此中国人口不会大幅上升,生育率最多是略有回升。
近年来,随着生育率一路走低,关于中国是否会面临劳动力人口衰竭的讨论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胡鞍钢认为,中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超过了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幅度,显示了教育红利、人力资源红利大大抵消了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了“教育红利期”、“人力资源红利期”及“人才红利期”。
他援引了一组数据进行说明:2000年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有4400万人,去年保守估计已经接近1.6亿人。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可能会达到2.2亿至2.3亿。“由于人口中受教育人数的提高,教育的红利开始释放,所以也会避免诸如日本等低生育国家遭遇的一些问题。”
不过,他也提醒,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明显提高,劳动力队伍的大专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了美国就业人数,将来劳动力队伍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还会加速。
“‘新型超级大国’这个概念源是2011年,我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中提出的。”胡鞍钢解释,他把中国定义为在崛起的过程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敢于承担国际责任,也十分成熟的超级大国。这完全不同于英美俄等超级大国崛起过程中所引起的全球性的“紧张”。
胡鞍钢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这一数字仍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发动机”。他认为,未来中国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据化与互联网化等方面,为中国乃至世界释放巨大的需求。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发挥优势、激发潜能,才能实现国家经济从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