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保产业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年提高,新能源(新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领域的投资价值凸显;与此同时,环保、新能源行业长期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其光明前景备受资本青睐。为此,新华网推出了系列报道《大资管背景下的能源金融》。近日,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平安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能源企业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企业要做多做强,必须走向资本市场。”刘平安表示,能源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要清晰,要有独特性,并且要经过市场检验,商业模式要具备这样的特征才会被投资人所接受。
对于目前国内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形势?刘平安认为,在能源领域,目前依然是传统能源占据主要位置,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新能源无疑是未来能源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技术的突破可能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在于在突破技术的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还要具有成本优势,这应该是问题的关键。同时,新能源企业要学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金长川资本参与投资的环保领域的项目已有所收获。“公司目前在能源领域的投资还没有,我们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移动互联等领域。环保方面已经有投资,标的企业运转良好,明年1月将在新三板挂牌。从目前来看,会有很好的投资收益。”刘平安表示。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全年共发生VC/PE投资案例96起,披露投资金额案例83起,共投金额12.4亿美元。案例主要集中在环保行业,数量与投资额均超过50%。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案例虽不多,但投资金额占总额的40%。同时,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共发生183起并购事件,其中披露投资金额170起,披露并购金额67.95亿美元。“未来,VC/PE将会扩大在清洁能源与技术领域的投资。”有业内人士对新华网表示。
对此,刘平安认为,VC/PE的投资是投未来,清洁能源代表了能源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所以PE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是必然的。对清洁能源企业的投资,首先要看的就是技术是否真正具有领先的水平,竞争对手是否在短时间内真正难以复制。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比如太阳能,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核心的技术研发能力,大多数企业只会“制造”。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企业重资产结构的商业模式是主流。较低的技术水平再加重资产结构的商业模式,在外部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的时候,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很差,这是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清洁能源领域企业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能源金融是能源与金融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是传统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能源与金融的结合有利于拓宽能源产业融资渠道、吸收社会资金,也有利于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刘平安分析认为,能源金融从两个层面上看:一是指能源产品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货、期权等)实现套期保值以规避现货市场风险;二是指能源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第一个层面的能源金融应该是很成熟的,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如此。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其实质是能源企业的资本运作问题。能源企业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企业要做多做强,必须走向资本市场。走向资本市场的前提是做到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技术的创新,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不仅关注技术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同时还应具备成本优势,这样新技术、新产品才容易推广。能源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要清晰,要有独特性,并且要经过市场检验,商业模式要具备这样的特征才会被投资人所接受。
事实上,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份将引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建议中,对能源环保产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刘平安认为,“十三五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即强调要加快能源的技术创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更重要的是要从改革能源体制着手,要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是今后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事清洁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企业将会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针对目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失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政府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于那些真正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环保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会。”刘平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