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从《意见》确定的目标来看,这次政府的决心非常大。价格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受到关注最多的领域,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价格改革抓好了,改到位了,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就没有理由不向纵深推进了。
事实也是如此,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在着手进行价格改革,出台过很多价格改革措施,如价格双轨制、成品油(成品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定价机制改革、电力价格改革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成功了,有的不太成功。
总体来说,竞争性领域改革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如供销社系统的价格改革就比较成功,也使得整个供销社领域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相反,涉及垄断的领域,价格改革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没有什么进展。
所谓垄断影响价格改革,说到底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快,没能为价格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存在国有企业垄断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行政垄断现象。如烟草行业,集生产、定价、销售、执法于一身,价格改革如何向纵深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提出了要理顺企业与政府关系,以及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口号。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更是掀起了一波国企改革的热潮。不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多少问题,但改革都实实在在地启动了。可是,垄断行业的改革却没有松动的迹象。所以价格改革也就到此为止。
现在,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但是,国企改革到底能改到什么程度,理论上的“企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目标能否变成现实,是衡量此轮国企改革最根本的标准。否则,改革就很难说取得彻底成功。
眼下,国企改革有了“尚方宝剑”,这把“宝剑”是由最高层直接指挥、直接提出要求,地方和部门按照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去做。国企分类、混合所有制、公司制、董事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都将为此轮国企改革取得实效提供的强有力的保证。那么,推动价格改革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大。
因为,从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来看,都不再把垄断当作不可冲破的坚冰,而完全按照是否具有公益性来确定是否应当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以及是否可以对社会资本开放。
如果垄断行业能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那么,真正的市场经济也就确立了,企业也就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困扰价格改革的垄断坚冰,将被彻底打碎。
必须看到,前些年的价格改革完成的较好,接下来急需改的就是垄断价格。如果国企改革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推进,不受来自于利益集团的干扰,该放的放、该改的改、该重新制定规则的重新制定,那价格改革就可以同步推进。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某些方面为国企改革提供支持和帮助。
如成品油定价机制,一旦完全实行市场化,对石油企业的改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会增强其吸引力和提升信心。
当然,国企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除了理论上的操作,是否能根据实际需要,更多的放开下游,让社会资本更加方便地进入,形成充分的竞争,这对价格改革也很重要。
总之,价格改革必须依赖于国企改革的同步推进,一定程度上,还要国企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否则,在垄断坚冰没有打破的情况下,推动价格改革很难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