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刚刚全部披露完毕,不良贷款余额为9080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了近三成,不良贷款率全线反弹。其中农行不良率高达2.02%,在维持数年低位运行后,不良率首次突破2%,紧随其后的招商银行不良率为1.6%,兴业银行不良率为1.57%。
笔者认为,不良贷款率持续恶化,既是中国银行业为前几年信贷大跃进付出的惨痛代价,也是吹响传统银行业务转型的集结号。对于监管当局而言,现在应未雨绸缪。银行业如何化解持续攀升的不良贷款呢?
在笔者看来,应将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盘活银行的呆滞资产,规避系统性风险。但现在不良贷款证券化执行起来有三个问题:其一,通过出售不良贷款来化解金融(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风险,如果在当前金融体系内进行交易,那不过是左手交右手,根本起不到化解风险的作用。
其二,不同的银行贷款,存在坏账的风险也不同,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由该机构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正确评估,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折让价格,而在中国境内就缺乏这样的评级机构。
其三,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步伐,没有相应法规作后盾,很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投资者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真正保障。全面推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保障,国内不仅缺乏资产证券化所需的独立法律法规,而现有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都不足以解决法律冲突。所以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改革就必须在法律方面逐步进行完善。
此外,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业务的风险。在通常情况下,银行主要通过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四种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不过,前三种手段效果有限,而批量转让又受限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容量有限等因素,不利于快速压降不良资产及拓宽投资者范围。现在对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对他们是利好。
现在中国银行业不仅要提高拨备率,而且还要严控杠杆的过度使用,避免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引发风险上升。对于那些已经发生或潜在的不良贷款,在如何处置这一问题上,笔者觉得不良资产证券化之路要彻底打通,其中一定要逐步完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此外,还要允许部分中小银行倒闭,引入一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这样可以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