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5.6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8.95万亿元,同比下降1.6%;进口6.72万亿元,同比下降14.6%;贸易顺差2.23万亿元,同比扩大80.8%。
8月份,我国实现进出口(进出口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总值2.04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1.2万亿元,同比下降6.1%;进口8361亿元,同比下降14.3%;贸易顺差3680.3亿元,同比扩大20.1%。
显然,这是一份不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尽管有对美国和东盟出口保持增长、民营企业出口继续维持正增长、广东和江苏等重点省份波动不大等有利因素,但从总体上讲,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不乐观。
从前8月实际贸易情况来看,进口无疑拖了后腿。而造成进口严重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需求严重不足,不仅量上无法保证,价格更是比以往有较大幅下降。其中,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是造成进口贸易数据不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应当说,在发达国家纷纷加速贸易再平衡、通过货币贬值抢滩出口市场、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造成购买力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能够维持目前水平,且保持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已经相当不容易。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出口贸易还将进一步回升。真正令人担心的,还是进口。
毫无疑问,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出台更加有效的稳增长措施,是扩大国内需求重要举措之一。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单纯依靠经济的内生动力,已经很难对需求产生有效拉动,特别是生产性需求,甚至出现严重“饱和”状态,多数企业只能维持去库存,无法增加新产能。自然也就不可能对需求产生拉动作用。
这也意味着,面对日益严峻的需求矛盾,必须通过政策的强力刺激和有效拉升,开辟一条新的需求之路,才有可能打通整个需求环节的经络。从眼下的情况看,能够打通需求经络的,仍然只有投资。尽管投资有可能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结构调整,但在稳增长的要求下,必须一试。
需要把握好的是,投资措施一定要尽可能地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契合,尽可能地从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方面入手,而决不能用过去的套路。同时,投资要与去产能紧密结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投资力度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地方政府利用扩大负债来稳增长的做法,即使是民生项目、公益项目、公共设施等,也要尽可能地阻止地方以政府投资、政府负债的方式进行,应当更多地采用PPP等模式。也只有这样,投资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才会降到最低。
当然,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改善金融服务环境等,对提升国内需求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方面的需求得到提升,也会对整个需求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进而形成良性互动效应。
总之,进口贸易数据不佳,与国内需求不足密不可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出口方面会有所改善。如果国内需求再出现好转,进口贸就容易得到有效提升,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能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