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战略合并,新公司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数据显示,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将达到99.8%,因此两家公司合并会否引起商务部关于市场垄断的调查,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而消费者最担心的是,在两家公司合并之后,还能不能有打车(中国出租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补贴。
据悉,滴滴与快的在“情人节”联姻,两个冤家对头吵吵闹闹两年多,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超出很多人的意料,甚至惊呼“又开始相信爱情了”。而双方从竞争白热化的对手,牵手变成一家人,其速度之快堪称国内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奇迹,由此也引发公共舆论的热议和猜测,密切关注新公司的未来走向。
滴滴与快的在众多打车软件里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巨头,控制绝对市场份额,不仅跟傍上IT大佬有关系,亦因其巨资启动“打车补贴大战”,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大量用户资源,从而将其他竞争者挤出市场,成为最后的赢家。打车软件市场的“圈地运动”,在之前视频网站、团购网的领域里亦上演过,只是此次在资本的推动下,打车软件进化速度更快,短短两年的工夫就完成了行业整合,市场蛋糕亦被分割完毕。
虽然按照数据来看,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将实现对打车软件市场的绝对控制,会令人产生垄断市场的感觉,担忧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降低市场竞争。但需要看到的是,打车软件乃是一个细分市场,其市场空间本来就不大,容不下太多竞争者,整合乃是必然趋势。而且,打车软件属于平台型模式,具有天然的赢家通吃优势,只要市场份额稳定后,就将形成一个平衡格局,“补贴大战”也迟早会消停。
更何况,打车软件是以挑战者的身份问世,面对的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通过颠覆性的经营模式,挑战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势力,试图打破行业发展僵局,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消除出租车行业弊病。但是,打车软件问世以来,虽然被广大用户和司机接受,却一直受到出租车公司和管理者的抵制,各地政府甚至出台政策予以打压,直至交通部最终表态才得以正名。
打车软件虽然获得了市场地位,但并未完成对出租车行业的颠覆改造,也没有定价权,只是提供了信息平台,为未来发展增值服务奠定基础。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看似垄断打车软件市场,却无力掌控出租车行业,仍然只是一条“鲶鱼”。而在其推出专车业务之后,亦面临巨大的政策阻力,以及其他挑战者的进攻,放弃争斗携手御敌则是明智决定。
网络行业属于持续性创新的领域,今日的巨头,未必就能长期控制市场。市场已经一再验证,未来的挑战颠覆者,很可能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或者草根创业者。打车软件的整合,并不足以用垄断去判断,也不必太过忧虑竞争问题,只要有创新机制在,就会不断出现挑战者,滴滴和快的的未来也很难说会一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