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担忧热钱流入到担忧资金流出,市场风云变幻。到底是由于对经济下行压力过大,还是因为扩大对外投资、人民币(中国人民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进入波动区间引起的,必须有确切结论,以免低估了事态的严重程度。
据了解,2月3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4年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超过2008年四季度的468亿美元逆差,创出1998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2014年全年逆差达到创纪录的960亿美元。
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由于人民币贬值趋势明显,企业个人结汇意愿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剔除汇率因素影响,2014年银行结汇较2013年增长1%,售汇增长10%,结售汇顺差下降53%;银行代客涉外收入较2013年增长12%,对外付款增长18%,涉外收付款顺差下降79%。
表面上看来,事态并不严重。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总体下降,由一季度的77%降至二、三季度的68%,四季度略回升至71%,全年平均为71%,结汇率比2013年回落1个百分点。衡量购汇动机的银行代客售汇占涉外外汇支付的比重逐季上升,由一季度的61%升至四季度的73%,全年为69%,售汇率比2013年上升6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确实在上升,欧元资产品贬值,是收购的大好时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收购品牌、技术、固定资产,从法国葡萄园酒庄到希腊港口、南欧的保险公司,都在收购范围之内。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洁指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加大主要和我国对外投资顺差加大有关,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使资金以投资形式流出。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就会进入净对外投资由负转正的阶段,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截至2014年末,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人均GDP的提高导致对外投资的增加。
有关机构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指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是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所带动的,其实并没有数据支撑。恰恰相反,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四季度直接投资出现610亿美元的顺差,全年顺差为1985亿美元。也就是说,2014年,国际收支口径下的直接投资仍然处于大幅净流入状态,与同期商务部监测到的资本净输出存在很大差异。相应的,四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创纪录逆差也就无法归因于资本净输出,因外管局与商务部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即使出现了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也没有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结合前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应该在净误差与遗漏项,至于到底包括哪些子项,数据并不明朗,有可能跟资金的短期进出有关。根据管涛的说法,有可能低估了对外资本的输出,也有可能高估了经常项目顺差,目前是可控的,贸易顺差、资本流出将成为常态。
让人担心的是实体经济连续下滑,导致对人民币信心的不足。最近几年,中国经历移民高峰期,目前笔者咨询一些地区、企业,从实体制造业到传统周期性行业、服务行业,日子都比较难过。企业进行资产配置,握有部分美元,同时持有美元、欧元资产,似乎已经成为常态。无论如何,中国富裕群体的教育、旅游未来甚至医疗、食品,都已逐步国际化,对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经济的起伏、资金的撤出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短期人民币信心不足,可以通过资金运作加以解决。如果出现长期信心问题,关注是必须的。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实体企业信心不足、对人民币信心不足已经如瘟疫般弥漫。
全球金融硝烟四起,2月6日,韩国副财政部长崔炅焕表示,韩国政府在过去已经扩大了资本管制范围,来抑制投机性资金流入该国并控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韩国资本管制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将从银行业扩展到信贷公司、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韩国外币借款年限不得超过一年。
这场经济疲软来势汹汹,远未结束。中国资本外流方现雏形,扩大中国经济与人民币的吸引力,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