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再度低于预期。2014年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环比持平;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2%。数据表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依然存在,工业品(中国工业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市场供需形势仍不乐观。
进入2012年2月后,CPI便长期保持在2.5%上下波动,PPI则在2012年3月之后,进入了长达30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区间,并且在2014年4-7月四连升后,回暖势头在8月戛然而止。中国经济在物价水平上遇到的问题并非通胀,而是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潜在通缩——如果从PPI看,早从2012年3月起,中国经济便进入广义上的通缩阶段。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决策层近来多次定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显示对经济下行的极大容忍度。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年内最后一次座谈会时也说,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判断,基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在发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4年以来,面对中国经济的低迷状态,央行已经数次扩大宽松政策,甚至创新并扩围了“定向宽松”的宏观调控措施,试图通过定向降准、降息等政策,一举多得地解决增加流动性供给、刺激经济以及避免流动性进入产能过剩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11月7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向市场释放出明显的政策信号:稳健仍将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实施全面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很小。
从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包括最新发布的物价数据看,宏观调控的定力可能已经接近极限。如果四季度经济形势继续变差,“定向调控”有可能进一步加码。虽然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仍高于各项贷款,但增速已趋缓,比上季末低2.2个百分点。“三农”贷款的情况亦如此,增速比上季末低3.3个百分点。
管理层对于政策加码的谨慎,主要是担心一旦刺激政策启动,原有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必难以推进,将令本已严峻的产能过剩雪上加霜。但是,一旦物价持续走低导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政策加码可能就将被迫推出。全面宽松的概率并不大,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因此,适当加大放松货币政策并不会导致货币失控,反而有利于经济在低谷阶段的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