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油气资源勘探进展缓慢、多数金属矿藏(中国矿藏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资源接近枯竭已困扰我国多年,而我国又恰是矿化资源消费大国,国内自给率严重不足造成的巨大市场缺口,除了连年抬高国际矿藏资源价格,令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冤大头”之外,还对我国能源及有色金属战略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我国一向地大物不博”——近三十年间国人的上述观念已被反复固化。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截至2010年前,全国至少有2/3的省区,建国后设立的地矿厅或被迫降格为副厅级的勘探局,或干脆撤销拉倒。同一时期,全国4/5的矿藏勘探队伍要么解散,要么自谋出路。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全国高校大扩招,唯独矿藏勘探专业非但没能扩招,原有的招生盘子亦年年萎缩。整整十数年,就连地质勘探系统也将矿藏勘探视作了国家的“夕阳产业”。
我国矿藏勘探“梅开二度”始于2011年。那一年,国务院果断颁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纲要》作为重振我国矿藏勘探行业的行动指南,配套颁行了一系列扶持找矿的政策,并首次将矿藏勘探由国家行为——国有勘探机构独家进行改为由国家和市场双轮驱动,并在2020年前由国家财政投入2000亿元用于找矿。
《纲要》制定了“三步走”找矿战略:前三年力求重大进展;前五年力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后形成矿藏勘探开发新格局。今年是“前三年”的收官之年——昨天,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宣布:《纲要》实施三年来,新增石油储量近40亿吨、天然气2.3万亿立方米。在塔里木等盆地连续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在鄂尔多斯等盆地连续探明6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与此同时,还找到了一批铀、钼、钨、铜等战略性有色金属世界级大矿床。除此之外,我国还探明首个千亿立方米级整装页岩气田,形成15亿立方米产能。至于传统煤炭资源,亦新增储量1886亿吨。
这说明,我国“三步走”找矿战略之“第一步”迈得十分扎实,成绩之显著让国人欣喜,令各国颇感不可思议。
找矿投入极大,不确定性极高,以往造成找矿队伍人心思散的最大因素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改成按市场手段找矿,民资(一旦找到矿藏允许民资按投入份额持股)找矿积极性被空前激活。短短三年间,为实现“第一步”目标,我国实际投入资金达3500亿元,其中民资占比达到85%,深化矿藏勘探改革之撬杠能量着实令人惊讶。可谓市场放一寸、生产力长一尺!
光有钱还不够,航天技术在矿藏勘探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矿藏勘探安装了空前清晰透亮的“透视镜”。最近十来年,我国逐步形成了地球资源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磁场勘探、地层X光拍照、地层CT扫描等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三维技术为一体的成体系地球遥感卫星群组,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对万米深度的地层进行精准勘探的全球大国。所以,闻我国“三步走”找矿战略“第一步”迈得如此成绩斐然,唯有美国觉得十分正常且深感竞争压力。
航天技术在矿藏勘探中的规模化实践,令我国基于国土地质构造——在美国之后形成了融合地震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最新研究成果为一体的“地震地层学”这一崭新的地质科学学科,并初步形成了找矿技术创新与找矿理论创新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如此找矿实践与找矿理论的默契互动,若逝世多年的当代地质学泰斗李四光先生泉下有灵,也定会为此深感欣慰。
按这个势头,在2020年之前,我国用于矿藏勘探的资金投入和找矿成果必将再次超越市场的预期。不过,新找到的矿藏是否立即开发利用,国家定将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开采成本、开采技术成熟程度、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保持适度战略储备、环境保护、国际能源及矿藏资源价格等综合因素。但附带产生三项边际效应却毋庸置疑:其一,手中有矿、国家不慌;其二,国家拥有的已探明矿藏越丰富,进口能源与矿藏时的议价能力就会水涨船高;其三,会带动我国地质勘探人才队伍建设及地质高等教育实现新一轮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