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年底,转型就成为国内信托业的关键词。2014年,随着监管层的态度越来越明确,一直是信托主流的通道业务受到严格约束,信托业(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转型的方向明确。中关村宏观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表示,银监会倡导的转型就是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同样是投资理财,信托业的转型关键不是融资而是投资,是从间接贷款业务转向直接投资。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止到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1.7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2万亿元,增幅7.52%。信托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得益于变相贷款的通道业务。朱少平表示,目前信托业务在有40%左右都是贷款项目,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不少房地产公司通过信托拿贷款。
而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至今出现问题的信托产品中,通道类业务占到很大比重。2014年年初险些打破刚性兑付的 “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因此银监会近期下发的“99号文”及细则明确提出了对通道业务的监管。指出“进一步加强业务现场检查,防止以抽屉协议等形式规避监管。”
信托转型成为行业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朱少平表示,信托转型不仅是针对信托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符合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朱少平指出,中国现在面临消费结构的升级,衣食住行,几乎90%甚至以上的企业都在围绕这些消费进行。但改革开放至今,这些领域都已经基本饱和,虽然还继续存在,继续发展,但发展缓慢,而且只能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行业的企业大量亏损。目前消费结构已经转向文化、旅游、健康及寿命延长的方向。而目前,这些领域产业发展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后两个领域。
“目前,需要围绕文化、旅游、健康、长寿 这两个消费阶段新建一批新的产业,信托应该看能不能从这些领域找到突破口。”朱少平说。他认为,通过股权投资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文化艺术、健康、旅游领域,对整个实体经济转型和资金安全都有好处。
此外,朱少平还表示,一直以来,国内信托都倾向于做简单的贷款业务,少做直接投资,与银行业务重叠,没有体现信托专业理财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多数信托从业人员此前一直从事与资金往来相关的业务,有惯性。因此,要转型还需要找一批懂投资、了解投资前沿信息的人,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做好新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