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近尾声,今年关于房地产的讨论,明显不如往年热闹。最后一个环节,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总理的回答,基本上重申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要点,但说得更加鲜活、直白。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总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其次,实现目标的路径,正如总理所言: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需求问题。
再次,除了棚改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关于商品住宅需求又为两类情况。一类情况,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总理虽然没说,但住建部副部长齐冀在两会上的说法是: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和供应结构,通过必要经济手段来支持当地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消化库存。
所以,高库存城市的合理自住需求,未来将是支持和鼓励的政策导向。比如房价跌跌不休的温州,完全可以取消限购。今年,这类供大于求、房价偏凉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的调整现有政策,甚至可以适度出台鼓励自住需求的政策。
另一类情况,总理强调:对房地产市场则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也就是说,对于房价偏热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不能放松调控,甚至还得自我加压,比如近期南京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在这些偏热城市,从严的调控政策,矛头不应指向刚需和自住需求,而应抑制不合理需求。
不过,笔者认为,今年全国楼市会出现整体性降温,一二线城市也不可能沿续去年的火爆盛况,这些城市也就没必要出台新的打压政策了。
最后,关于房地产调控,总理还指出: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不再总是“临时抱佛脚”式给市场“吃西药”,而是调制“中药”,慢慢养身体。
“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总理的这句话,让人隐隐感受到,实现住有所居、规范住宅市场、稳定房价,只要各级政府踏实肯干,还要干得对头,则效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