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以来,关于民营银行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众多媒体更是言辞凿凿地报道,民营银行将于去年年底之前挂牌成立,浙江、广东等地将拔得头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共有67家民营银行的名称获预核准。在上市银行股价大跌的同时,那些民营银行概念股在股市上却备受追捧,一路走高。
仿佛民营银行是从天而降,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其实,若以股权结构来定性,民营银行早已有之。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民营资本持股已占到全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4,浙商银行的24家股东中的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包括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在内的40家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是100%民间资本持股。全国范围内的村镇银行也已超千家,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高达70%。
但这些,似乎还不够。那么,真正的民营银行该长得如何?社会期待中的民营银行,似乎有三个特征:从股权结构看,主要股东为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由民间资本占控股地位;从资产机构看,主要为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从治理结构看,由民营企业发起,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简而言之,就是“三民”:民资、民企、民营。
然而,要做到这三点,还需要两项重要政策支持: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这将为民营银行的自主经营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存款保险制度,这将使民营银行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缺乏这两项政策,民营银行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监管部门而言,增强银行市场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考虑银行市场的特质以及对于整体改革进程的综合影响,必须慎之又慎。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也表示,对民营银行等,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推进试点。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更将使一些中小银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倒闭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而民间资本持有人对银行的运作可能并不熟悉,在风险把控上更是经验不足。因此,民营银行要坚决摒弃“赚一把”“捞一把”的土豪心态,最首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构筑好牢固的风险防线,严防各类风险,这是对股东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俄罗斯在1991年前后放开金融业的准入限制,短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冒出上千家民营银行,金融投资行为盛行,金融体制很快被破坏,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我国台湾地区的民营银行,上个世纪末也经历了一个从大量创办到经营困难再到被兼并重组的艰难过程,后果很严重。
民营银行不是唐僧肉,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可以上前咬一口。围墙外的资本新贵和土豪们,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