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证券频道首席评论员钮文新撰文认为,“余额宝”是典型的金融“吸血鬼”、“寄生虫”,并公开呼吁取缔“余额宝”。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也认为,“余额宝”其实是利用互联网手段的“存款掮客或二道贩子”。
上述言论一出,语惊四座,引起议论纷纷,赞成者甚众,反对者云集,一时颇为热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是正常的。仅仅因为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就进行道义指责甚或人身攻击,都不是一场理性辩论所应该出现的行为。往小处说,传统金融就没有缺点吗?互联网金融就不能批评吗?
回到问题的本质上来吧!“余额宝”到底是什么?“余额宝”究其实质就是一款货币基金。那么,“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又有什么样的不同?首先必须承认,余额宝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余额宝”在半年之内客户数超过4300万人,让所有基金公司目瞪口呆。它的成功,主要是产品从投资收益到流程设计都十分契合大众客户,特别是支付宝存量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日常行为习惯。其次,“余额宝”是一个幸运的产品,它自去年6月份推出以来,恰逢国内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市场短期流动性较为紧张,对资金需求大、要价高,这也使得余额宝的收益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第三,“余额宝”是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央行票据等安全性高的短期金融品种,投资存款的占比一般在40-70%。而“余额宝”的资金90%投向协议存款,投资标的十分简单。
所以,对“余额宝”进行严厉指责甚至谴责的确是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它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它所获得的收益,无非是市场资金价格的真实反映,是“曲线救国”式的利率市场化。因此,即使没有“余额宝”,也同样会出现其他“现金宝”、“理财宝”等等类似产品。
很多人批评“余额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经常游走于市场规则的边缘,监管套利,甚至野蛮生长。取缔“余额宝”于法无据,但对它进行规范和监管却十分必要。如果非要说这是保护或维护什么的话,那么规范和监管就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秩序。还有人说,如果要求“余额宝”遵守银行必须遵守的规范,如上缴存款准备金、提取损失备付金、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等,余额宝立马完蛋,这并非危言耸听。总而言之,“余额宝”没那么卑鄙,也没那么伟大。“余额宝”就是“余额宝”,它骨子里是一只货币基金,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