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产业发展尽管仍然面临着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外需增长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国内需求继续稳定增长、油品升级加速、油气产品定价机制进一步理顺等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石油产业经济运行趋缓的动力将进一步减弱,目前已经筑底企稳,预计今年将在平稳中趋于回升
在宏观调控更趋稳健成熟、国内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2013年我国石油(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已摆脱衰退步入平稳运行阶段,但是复苏动力仍然偏弱。
导致这一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读: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尽管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真正落实到实践。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尽管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年均值0.2个百分点,且已经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说明我国制造业的运行正小幅改善。制造业保持平稳并实现小幅改善使得我国石油产业的生产意愿明显增强,同时冬季采暖用气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石油产业的生产。
另一方面,石油产业第四季度的生产合成指数略有回落,与我国2013年经济发展的波动也存在一定关系。2013年7月份以后,在制造业出口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微企业减税、铁路投资放开、上海自贸区设立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小的高潮,但是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担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导致第四季度的油气需求也出现了小幅回落,进而影响到了油气产业的生产预期,因此导致了石油产业生产合成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后的小幅回调。
分行业看,1至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销售利润率为33.4%,基本与历史均值持平;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0.6%,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这种数据变化表明石油产业的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已经初现,而这正是我国石油产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在2014年随着我国石油产业调整和产品升级步伐的加快,企业投资动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会带动整个行业复苏和稳步发展。具体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非常规油气、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炼化企业的改造升级和天然气、原油管网建设等方面。
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2.8%,由上季度同比上涨转为本季度同比下跌。成品油价格调价周期的缩短导致我国石油产业的整体盈利率有所下降,但是对于下游炼化行业而言,则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原油价格高企带来的浮亏,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炼化企业的油品升级。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明确了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相关政策。我国石油产业将以此为契机,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是加速炼厂的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满足高标准成品油的生产和供给,另一方面加快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建设,加大天然气的产能建设和管网布局,并逐步理顺天然气价格的定价机制。
在未来一年中,我国石油产业要抓住机遇,利用目前较为平稳的运行环境,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出发,积极引导相关经营单位加快清洁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生产,拓展行业生存空间,为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