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年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或许正因为自贸区是又一个试验田的缘故,一些传闻也围绕着“自贸区”而来。比如,原本被扫进A股市场一角落的国际板,借助于“自贸区”概念于10月10日又在传闻中复活了,并给A股与港股带来巨大的冲击。
不过,该传闻很快就被上交所否认。10日午间12:26分,上交所官方微博“上交所发布”发布“上交所否认借道自贸区推出国际板传言”的报道。针对市场上流传关于上交所将借道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的传言,表示该所至今既未考虑、也未研究利用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目前,国际板的推出仍无时间表。
为什么国际板推出的传闻会围绕着自贸区而来?这实际上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由于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准入实行的是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这就意味着只要不是被负面清单所禁止的事项,就都可以在自贸区实施。而自贸区公布的负面清单里并没有禁止开办国际板事宜,于是这就有了上交所借道自贸区推出国际板传言的问世。
实际上,自贸区并不适合推出国际板。因为从传闻来看,国际板的保荐机构初期更偏重于国内的券商。但姑且不论国内券商的保荐能力如何,仅就境外公司与国内保荐机构的接触来说,就是互不了解,更很难相信国内的券商,不大可能将保荐业务交给国内的券商来做。
当然更关键的是,国际板推出后谁来投资的问题。如果仅限于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工作人员或居民,这显然支撑不起国际板。如果面向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者,那么这个国际板与自贸区又有何关系?又有什么理由要以自贸区为借口来推出国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