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以来,各界一致看好,认为能使银行提供更低水平的贷款利率,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过,两个多月过去了,期望中的各家银行调低贷款利率的新闻并没有出现,贷款利率提升和额度紧张却成为热门话题。不少银行取消利率优惠,有的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达100%。
背后有什么玄机?从银行角度来看,至少有4点值得注意。首先,降价空间有限。当前各家上市银行平均资金成本一般在3%左右,如果加上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等因素,资金综合成本在5%左右。而相应的半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6%,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1-3(含)年的利率为6.15%,这意味着即使一笔银行贷款零利润,下浮的空间应该在20%左右。
第二,贷款额度紧张。银行都有上半年大放贷的习惯,以涉房贷款为例,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涉房类贷款几乎与去年全年相当。在以前,这种操作没什么问题,但3月28日, 银监会公布8号文,整顿了非标债权资产扩张,对理财产品资金池运作模式严格限制,过早地消耗贷款额度和监管机构的严厉监控,使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捉襟见肘,至于利率优惠,更是难以提起。
第三,小微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无论是从国外经验还是实际情况,贷款利率自由定价期间,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更强,企业的融资成本会下降,中小微企业在银行面前议价能力太弱,拿到基准利率已经算是大幅优惠。对银行而言,小微企业虽然利率较高,但单笔贷款的成本高,如果利率再下浮,其中的利润无疑受到很大侵蚀。
第四,缺乏有效竞争。虽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747家,但从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算起,17年间一直未见第二家民营银行诞生。长期以来,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依靠牌照垄断以及利差垄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也对改革失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