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国对小企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小企业总量不仅占据一国企业数量的绝大部分,而且为社会提供了至少六成以上的就业岗位。小企业尽管美好,但创业艰难,而且常常因话语权不足而被政策忽视。近来中国开始重视小企业问题,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政府长期关注,本周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八点政策,旨在从多个方面促进小微企业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面取得进展。
客观看,这八条政策考虑到了小微企业特殊性,力求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但实践中恐怕依然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小微企业的定义有些模糊。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胡子眉毛一把抓,恐怕不能分清小企业与微型企业的金融状况,就无法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微型企业发展到小企业,才存在社会性融资问题。不过与大企业不同,小企业融资有其特殊性。其一,小企业融资最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严重不透明。其二,小企业所有者目标函数多元,影响融资来源。其三,融资方式主要通过私募权益和债务融资通道。其四,小企业所有者并不清楚各种融资来源。小企业的这些融资特点,注定了一刀切式的融资政策无法解决众多小企业的资金饥渴问题。
小企业贷款关键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银行解决这个问题存在成本问题,且很难获得真实信息,大银行基于规模与成本考虑,普遍放弃小企业贷款,而民间融资实际成为银行贷款的补充,这也是近年来民间集资屡禁不止的原因。鼓励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没有抓到主要矛盾。只有正确认识民间金融的合理性,建立规范法律制度,普及金融常识与风险意识,适当放松民间集资,才能解决小企业在初始阶段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