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最近发布审计公告说,多个省份的保障房,有钥匙交不出,有四省空置总量超5万套。其中山东1.29万套,海南9000多套,广东1.15万套,云南2.3万套……一方面是“蜗居族”、“蚁族”嗷嗷叫,另一方面是“房等人”,政府投入巨资建成的保障房大量空置,“有钥匙交不出”,问题出在哪?
保障房出现的问题,症结在于一是距离远,保障房的选址普通太远,交通生活配套不够,许多人宁可蜗居主城“一张床”,也不要远郊的“一套房”。二是门槛高。连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都把符合保障房供应的低收入家庭界定为“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700元”,比最低工资标准略高。
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这项好事本应该办好。现在出现的种种尴尬还不是个别现象,房子是建好了,但使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闲置和浪费。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好公共事业配套,千方百计用活存量。增量上不能再继续铺摊子,造成新的空置和浪费。各地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保障房门槛,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