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因煤而兴,其煤炭储量718亿吨,位居全国产煤城市之首。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便是从这里开始延伸至秦皇岛,承担着华北、华东地区的保煤保电保供重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古为军事重镇,今为能源(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基地。1996年大同原煤产量曾达到8606万吨,几近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向全国输送了27亿吨煤炭。观察大同,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能源转型困境。
大同市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便提出转型发展,但时至今日,煤炭占大同工业比重仍旧高达73%,仅同煤集团一家企业,就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40%。长期对煤炭经济的过度依赖和对煤炭资源的低效利用,对大同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煤炭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整个城市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煤炭的开采保障了华北地区的能源供应,但大同在全省的GDP排名却一直在下滑,大同人感到迷惑,全市的优质侏罗纪煤都被挖空了,大同得到了什么?
这种迷惑不仅仅是大同人的迷惑。过去三十年,中国年均GDP增速接近10%,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却在下降,我们为经济增长消耗了大量能源,换来了什么?大同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从这个城市,可以观察到过去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种种弊端,可以观察到中国面临着的转型任务有多么艰难,尽管从上到下都在喊调结构转方式,但是如何转,转向哪儿,没有答案。